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正确处理几个重大关系

7月份最新数据显示,70个城市房价同比又上涨了6.7%,环比上涨了6.1%。

也即是,在推进渐进式的改革过程中,很明确摸着石头过河的对岸是什么。经济周期与政治周期有着一定程度的关联。

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正确处理几个重大关系

多家国际投行已经毫不脸红地迅速改口,纷纷调升了对中国的增长预期。这一表现给那些看多中国经济的人更多信心,证明那些认为亚洲经济尤其是中国经济陷入阴郁的说法是夸张。有人提出了李克强经济学的概念,认为可能是这种范式的代名词。他不仅对内向民众而且对外向全世界都传达了信心。贸易顺差达到285亿美元,是2008年以来最高的单月值。

在观察人士看来,中国已经进入这个范式转移过程当中,李克强未必就是那个完成变化过程的人,但以他的魄力和掌控力,相信他可能就是那个点睛之人。每一场经济危机的终结,都离不开经济学信条的革新。从现象上看,马克思主义与新自由主义都把市场经济看作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似乎两者没有多大区别,然而从根本上说,马克思主义同新自由主义在市场经济问题上存在着原则分歧。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多次强调,必须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他说: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种情况再也不能允许存在了。这就是吴敬琏给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开出的药方。当时新自由主义那一套传到中国来,还真能忽悠人,许多人看不清楚新自由主义的本质。

改革是在坚持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调整不适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具体的体制、运行机制。确定不改什么,这是当前有关改革问题争论的焦点。

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正确处理几个重大关系

大家知道,改革本身并不是目的,我们不是为改革而改革。⑨那么,吴敬琏主张中国的改革向何处去呢?从他对改革开放以来形势的分析中可以看到,中国的改革应该朝着下面两个方向进行:第一,应该取消国有经济,实行彻底的私有化;第二,应该取消国家对经济活动的调控,实行彻底的市场化。②《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第1074、1062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从长远来看,无非是两个方向:一个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并最终发展到共产主义去,我国的改革坚持的就是这个方向;一个是走资本主义道路,通过改革把社会主义制度改成资本主义制度。

⑦两种改革观说的就是改革的指导思想、方向问题。他们‘改革的中心是资本主义化。一切违背甚至破坏基本制度的所谓改革,都是应该反对的。是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还是通过改革实行资本主义化,这就是我们同吴敬琏分歧的实质。

我们可以而且应当用这种彻底的唯物辩证法来分析和指导我国的改革实践。他说,我国30年的改革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正确处理几个重大关系

必须在坚持这些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讨论改什么的问题。在那个年代,在西方国家里,新自由主义是时髦的、占统治地位的主流经济学。

所以,谈到改革,必须先把这些不改的、而且是过多长时间都不改的东西确定下来,然后再研究改什么。来源:《中华魂》 进入专题: 改革 。一中央提出,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化改革,落实十八大确立的改革开放重大部署。确定改什么、不改什么,要从改革的目的说起。换句话说,改革的对象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而是其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不完善的方面。这就是习近平所说的:有人把改革定义为往西方普世价值、西方政治制度方面改,否则就不是改革,他说,这是偷换概念,曲解我们的改革。

其实,这是一种典型的形而上学。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既适应又不适应的状态,使得我们不能笼统地谈论改革,在确定改革的对象时,必须进行具体分析,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哪些是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必须改革的;哪些是适合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必须坚持,也就是说不应该改的。

⑤《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9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生物的代代相传,就有而且必须有保守和进步的两重性。

②有人不赞成对改革进行反思,仿佛只要是改革就是对的,提出反思改革就是反对改革的口号,这是不对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只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一部分,而且是它的非基本部分。

这就是习近平所说的:有人把改革定义为往西方普世价值、西方政治制度方面改,否则就不是改革,他说,这是偷换概念,曲解我们的改革。这一段话,十分清晰地回答了我国改革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把改与不改统一起来。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在舆论界,谈论什么东西不应该改革,这是一个敏感的、甚至有点犯忌的话题,仿佛谁提出不改什么,那就是反对改革,就要受到谴责。一度被他们奉为经济繁荣的神明的新自由主义代表人物格林斯潘,成了主要的批判对象。

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既适应又不适应的状态,使得我们不能笼统地谈论改革,在确定改革的对象时,必须进行具体分析,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哪些是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必须改革的;哪些是适合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必须坚持,也就是说不应该改的。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69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至少有两条应该明确:第一,如果不进行改革,社会主义就不能前进,就会陷入僵化、停滞状态,这样,社会主义就会在同资本主义的激烈斗争中打败仗,这种社会主义是没有出路的。吴敬琏的思想还停留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38、11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另一种是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要求中国‘全盘西化的人所主张的同四项基本原则相割裂、相背离、相对立的‘改革开放。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3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0-11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到现在,恐怕任谁也难以否定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确实是有两种方向、两种前途。然而吴敬琏却对此无动于衷,还想把中国的改革朝新自由主义方向引。

这本书开宗明义提出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问题。他们指出,华尔街被自己标榜的新自由主义搞成如此狼狈不堪,不能毫无批判便相信市场的魔法,经济学教科书应该重写。

总结我们30多年来改革的经验,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我们党经过几代领导集体艰苦探索确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我们必须坚持,而且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必须坚持。分歧在于,在我国的条件下,第一,新自由主义认为公有制同市场经济不相容,要搞市场经济,必须实行彻底的私有化,在私有制基础上建立市场经济,换句话说,社会主义不能搞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只能是资本主义的;而马克思主义则主张公有制是可以同市场经济相容的,我们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强调在公有制基础上建立市场经济,即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矛盾的状态以及上层建筑领域改革对象的确定,情况也是一样。举一个政治体制改革方面的例子吧。


阅读更多

热门文章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 'https') {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

友情链接: